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現狀與問題
編輯:佚名 來源: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5-6-10 閱讀:
為了使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不走或少走彎路,引導配送中心發展建設,原國內貿易部于1996年發出了《關于加強商業物流配送中心發展建設工作的通知》,指出了發展建設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意義,提出發展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等。同時,原國內貿易部還印發了《商業儲運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提出了“轉換機制,集約經營,完善功能,發展物流,增強實力”的改革與發展方針,確定以向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轉變、建設社會化的物流配送中心、發展現代物流網絡為主要發展方向。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出現了物流配送。但由于種種原因,力度不夠,沒有深入發展下去。這些固然與當時體制和認識有關,更重要的原因是當時市場經濟正處于啟動階段,因而制約了物流配送的發展建設。
近幾年,中國物流業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大環境下也有了很大改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礎設施:我國目前現有公路里程16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約1.5萬多公里,躍居世界第三;鐵路運力躍居亞洲第一;水運方面,港口的吞吐能力有大大的提高,列世界第五;民用航空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新建、擴建了一批機場以及支線、國際航線的增開,這些都使空運能力和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2.配送體系: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規模的全國范圍配送體系的物流企業,連鎖商業和配送服務正在興起。
3.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在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1999年,不少機制靈活、經營規范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紛紛崛起,如陽光網、時空網等與原有的國家大中型倉儲運輸企業一起提供范圍較廣的物流服務。
我國物流業發展的障礙近年來,電子商務的發展,擴大了企業的銷售范圍,改變了企業傳統的銷售方式以及消費者的購物方式,使得送貨上門等物流服務成為必然,促進了我國物流行業的興起。但目前,我國的物流水平仍難以滿足電子商務的需求,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1.與物流發展相關的制度和政策法規尚未完善我國現代物流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相關制度和法規有待完善。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的融資制度、產權轉讓制度、用人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市場準入與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還遠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企業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時,必然要在企業內外重新配置物流資源,而制度和法規的缺陷阻礙了企業對物流資源的再分配。物流企業跨區域開展物流業務時常常受地方保護主義困擾,國有企業在選擇外部更為高效的物流服務,處置原有儲運設施和人員時,所遇阻力巨大,這些必然會影響企業物流效率的提高。
上篇:
下篇: